分析问题的基本套路
申论考试中,对于分析问题主要有以下题型:一是分析特定事实产生问题的原因;二是分析、梳理和评议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看似矛盾的观点和现象;三是对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作出评论;四是分析对策的有效性;五是辨析题干内容的异同。此外,还有近年热考的概念解释(实质是内涵分析)、文句理解、符合题型等,限于篇幅,我们对前面几种题型略作分析。
1、分析特定事实产生问题的原因
追根溯源的因果分析法是查找问题原因的根本方法。运用辩证思维找到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深挖问题产生的根源,这是能够对症下药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的前提和关键。
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分析,辩证思维分析就是在认同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现成的理论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历史地看问题,而不是僵化静止地看问题,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事物,而不是简单孤立看事物,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重点论,即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问题产生的根源。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找到了材料所反映问题产生的根源。
二是要坚持两点论,进行多项求异分析,在寻找问题根源时不但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也要看到事物的非主要矛盾;不但要看到内部矛盾(内因),还要看到外部矛盾(外因)。产生某个社会现象或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对宏观问题来说,有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和社会原因等等。对于微观具体社会问题来说,有思想层面的原因、制度层面的原因和人的素质方面的原因以及其他具体方面的原因。因此,要全面地、多方位地进行原因分析。
根据历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情况和对未来开始的分析预测,常用的因果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内外因分析、利益分析(即主题分析)、多角度分析。
2.分析评论两个或两个以上看似矛盾的观点
近几年来,申论考试对辩证思维和全面看待和把握问题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重视,通常在材料中列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看似矛盾的思路、观点或理念,要求考生首先通过阅读,梳理和概括出思路,观点或理念分别是什么,然后对其进行简单评析。类似题目在近两年申论考试中大量出现。这类题目的难点在于如何辩证地评价几个看似矛盾的观点,并且用清晰的逻辑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其中辩证分析的框架或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考试中,只要能够学会使用以下分析模式就能够形成答题思路清晰的问题答案。
3、分析和评论某一个特定的社会现象
分析模式:
XX事件既有合理性的一面,又有不合理的一面,其合理性表现在......;其不合理面表现在......。因此,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问题,对于XX事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因地制宜,要......,不能一概而论。
4、首先,对策要有针对性;所谓政策的针对性,也就是要针对问题提出方案。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对策应该与所给材料的倾向性相吻合。其二,实施对策方案要紧紧围绕前面概括材料所提出的主要内容,切中要害对策的针对性,形象的说,就是“一把钥匙一把锁”、“一个萝卜一个坑”。所谓的“锁”和“坑”就是存在的问题。所谓的“钥匙”和“萝卜”就是解决问题的对策,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不能使你所提出对策的指向和存在的实际问题相一致,那么你的对策是无效的。
其次,对策要有可行性,提出的对策必须是可行的,不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妙读三千却百无一用的建议是答题的大忌。可行性对策有两个限制条件,一是要符合虚拟人物的身份;二是符合政府职能,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对策要符合常识性(合情、合理、合法性)
文章提出的对策必须符合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国家的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如果对策违反了上述任何的一项,都是不可行的。
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培训资讯
淮安考研/公务员相关信息
2023-08-26
2023-08-25
2023-08-24
2023-08-23
2023-08-20
2023-08-19
2023-08-18
2023-08-17
2023-08-16
2023-08-15